冬暖棚總體設計,具體建造尺寸
主要是總體設計,具體建造尺寸另述。
1.場地選擇 冬暖棚建造成本高,設計較復雜,建后移動困難,所以要選交通方便、地勢平坦、澆排水及時、最好離市場近的地塊為好。
2.布局合理 為便于集中管理、看管,有利產前、產中、產后系列化服務,便于集中銷運和傳播技術,應以村為單位集中地塊進行規(guī);a。棚與棚之間為防止遮閉,距離應不少于8米,最好為16米,這樣棚間可綜合利用,適當建造部分陽畦和小拱棚,以形成一個優(yōu)良的小氣候環(huán)境。
3.棚的方位 以面向正南、東西方位為好。因為冬暖棚主要生產期是12-3月份,這個期間正南方向上午見光及時,全天見光最多,而偏東和偏西都不好,特殊情況如有地形限制時可偏東或偏西不超過5度角。
4. 建造時間 大棚內的秋冬茬栽植早,最早可在9月份,所以應在9月底建好,如定植晚做冬春茬栽培也應在10月中旬建完,以使墻體干透,有充足時間進行定植前的整地、施肥、熟化土壤及"烤地"工作。
5. 棚的大小 根據山東省5年經驗認為:棚長以50米為宜,不足50米總體空間小,不利于保溫;超過50米因棚太長,運送操作不便,揭草簾需時太長,縮短作物見光時間。
棚寬以6-7米為宜,超過7米則需加高后墻和后柱高度才能保持冬季最佳陽光入射角,而且不經濟,費工、成本高,如小于6米則種植面積小,也不實用。
棚高即脊高,以3米為宜,如高或低10厘米,則會破壞總體設計,造成人力物力浪費。高度確定后,后柱至后墻距離以 1.4-1.5米為宜。
|